歷史編輯
莒縣(拼音:Jǔ Xiàn 春秋時期稱莒國,所創造的莒文化與齊魯文化并稱“齊魯莒”文化,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沭河公園始建于2007年,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山東省水利風景區,是結合沭河綜合治理興建的一處大型城市休閑公園、生態森林公園和植物園,是我縣縣城的會客廳、大花園、觀景臺,2008年開始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
主要景觀編輯
沿著橫貫城區的文心路東進,過環城路,再行二里,即見一道縱貫南北的高高大堤。登高而俯望,一條水面寬闊、氣勢雄壯的蜿蜒長河進入眼底,這就是沭河莒縣城區段。眺望遠處,平地忽起一山,山勢綿延逶迤如蒼龍。那就是傳說中的屋樓春曉發源地。目光回至河面,一道橡膠壩攔水成湖。壩升起時可達5米,流水漫過壩頂,迅即跌落,伴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形成一道370多米長的水簾。壩頂,有五尾碩大紅鯉一字排開,飛躍龍門之勢呼之欲出。再看西岸,一座南北長約6000余米的公園順河而建。南面是眾多造型奇特的花園苗圃,每季都有珍奇花卉圍繞著假山異石爭芳吐艷;北面是種類齊全的運動場,地面各色花磚拼出的立體圖案滲透出強烈的動感。南北之間是一片樹冠延連如云的栗樹林,蔥郁的樹葉間隱約露出的幾片紅瓦散發出一種別樣的風情。雄偉的高山、寬闊的河面、蓄水成湖的橡膠壩、人工雕琢與自然神秀兼有的公園,這一切,構成了莒人引以為傲的沭河風景區。
莒人之所以為之傲,是因為在這里可以盡情享受時空變幻所帶來的自然之美。若是清晨,水面上霧氣繚繞,公園里云煙氤氳,宛若傳說中的桃源;初旭升起時,柔和的光線輕輕的穿過薄薄似霧的水汽,人處西堤,會看見一架虹橋躍然河上,虹橋之后的遠山朦朧中讓人不禁生出幾分遐思;殘陽西斜時,人在東堤西望,一層淡淡的黃暈鋪在景致之上,漸漸朦朧,水面上彎月如船般蕩漾。莒人之所以為之傲,是因為在這里還可以盡情的感受不同的心境。喜歡“逸”之趣者,可去栗林。人或躺于柔草之上,或沿曲折小徑漫步林中,仰望樹冠間的斑駁光影,俯看地面樹影婆娑,耳聽林間蟲鳥和鳴,盡享悠然之逸趣;獨處靜思者,不必擔心別人的打擾,因為林大,總可找到獨處之地;喜歡與朋暢談者,也不必擔心打擾別人,因為林大,亦可尋到聊天之地。喜歡“動”之趣者,可至北。那里的各種露天體育場所會滿足你的一切需要,熱衷競技者,不必擔心偏僻的郊外會埋沒你的運動天賦,往來不絕的游人會駐足成為最佳的觀賞者;熱衷健身者,不必擔心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器械,種類之全會讓你生出“亂花漸欲迷人眼”感覺。而欲“壯其心”者,可來觀壩。湍急的流水會沖走積郁心中的煩悶;五尾紅鯉栩栩如生的躍龍門之態會讓人不由得在心中燃起新的希望;水流漫過壩頂迅即跌落而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則會激蕩于心,讓人不禁豪氣頓生……
按照“借山水勝景,攬天地入懷;揚莒縣文化,繪沭河景觀”的總體目標,公園建設秉承水系生態和諧發展理念,突出人性化設計,注重建設與環境保護相統一,講究造型與周邊景觀相協調,布局與自然生態相適應,充分挖掘人文、歷史、水文資源,打造特色自然、人文景觀。結合沭河兩岸用地特點及縣城發展總體規劃,采用“珍珠項鏈式結構”,由南至北沿線布置了城市綠洲、沭水拖藍、古今夕照、世紀飛虹、文化圣域、阡陌人間、莒人廣場、健身樂園、大河之舞、長波望月、泓天一水等11個主要景觀功能區和50個景觀節點,形成景觀空間和情感空間的雙螺旋。一期工程,北起振興路邊線,南至廣場東路中心線延伸線,規劃控制面積60公頃,包括市政工程、景觀工程等兩個主要項目以及“大河之舞”和“長波望月”兩個中心景點,工程概算投資3588萬元,工程已于2008年9月22日啟用。二期工程,北接一期工程,南至浮來東路延伸線以南約200米,規劃控制面積35.8公頃,包括市政工程、景觀工程等兩個主要項目以及“莒人廣場”等中心景點,于2009年完成。三期工程北起日照路大橋北側,南至振興路大橋南側100米,占地面積54.8公頃,概算投資5300萬元,充分利用沭河岸邊有利地勢,以大地景觀的形式表現原生態和自然景觀,打造“泓天一水”景區,2010年7月完成。四期工程自浮來東路至泰安路,全長約4300米,包括路園內景點建設、種植土方整理、苗木栽植、道路、人行道鋪裝、大理石路沿石安裝、雨水管道鋪設等。
截至目前,沭河公園已建成大河之舞、長波望月、莒人廣場、泓天一水等多處景點,一河清水、兩岸綠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宜居景觀逐步形成,一個集生態旅游、文化觀光、影視拍攝、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已初步顯現,成為人與自然、藝術與城市的標志性景觀。
建設宗旨編輯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縣住建局、縣旅游局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莒縣沭河公園管理處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營造“功能完善、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城市環境”為目標,加快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公園日常安保和運營管理,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把沭河打造成一流的精品公園,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宜人的休閑娛樂環境。
旅游特色編輯
濕地公園兩岸及島上生長著成片的竹林和多種高大喬木、灌木,周圍低山、丘陵、壟崗、平原地貌并存,自然環境保持著原生狀態,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過去,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候鳥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春夏季節有白鷺、鸕鶿等20余種候鳥在此棲息繁殖,冬季有大量野鴨在此越冬。
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沭河濕地公園,沭河濕地公園旅游攻略,沭河濕地公園旅游景點詳情吧。沭河古道濕地公園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古道的中段,綿延幾十里群峰矗立,這就是馬陵盛景,每一個山峰幾乎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公元前341年,那場著名的齊魏孫龐大戰即發生于此,至今龐涓仍抱恨羞眠亙臥于河畔的馬陵樣山之巔。那刀迸火光,龍爭虎斗的英雄往事,更令人慨發悠思懷古之情。沭河古道濕地公園將生態保護、生態休閑和生態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突出了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三大特點,是集濕地生態保護、生態觀光休閑、生態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主題型生態休閑區。
沭河古道生態公園主題定位為沭河古道漂流,功能定位為內陸水域生態觀光、水上休閑娛樂。本著親水性的原則,突出“好水、好山、好風光、動感漂流、水鄉娛樂”的景區主題,充分利用良好獨特的水資源,開發能使游客參與的開心刺激項目,同時突出水中大片蘆葦蕩的獨特景觀和幽深意境,開發情侶休閑度假項目,讓游客休閑娛樂的同時,去感受那水鄉淳樸的民俗民風。
沭河古道濕地公園以保護資源、改善生態、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根本宗旨,以古沭河文化和沂蒙歷史文化為底蘊,打造旅游個性,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構建中國鉆石之鄉生態之旅。沭河國家濕地公園以天然河流、人工輸水河和庫塘濕地為主體,其寬闊清澈的水體、挺拔茂密的河岸林、蘆葦叢生的沙洲、星羅棋布的泡沼、展翅競飛的水鳥、悠閑暢游的魚群以及兩岸連綿起伏的山巒、聳立河畔的血色丹霞地貌共同構成一幅山水交融、水天一色的秀麗畫卷,清新、靈秀、恬靜、嫵媚,真可謂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故有“魯南蘇北之漓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