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地,有了項目,也找到了投資人,常年做貿易、如今打算做實體的鄭世杰,最近卻遇到一大堆棘手的新問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都有哪些?手續如何辦理?
“咱這個項目,目前需要做三件事:第一,落實項目開工前零費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第二,抓緊設計施工圖,提早籌劃提交施工圖審查;第三,同時開始準備三個許可證的有關材料上傳系統平臺,我們同步審核聯辦……”聽了鄭世杰的難處后,日照市東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程建設科負責人李崇勝第一時間上門,了解情況,展開輔導。
“這下清楚了,我們就根據指導配合提供提交材料交給‘項目管家’辦,相信項目開工很快就可以提上日程。”鄭世杰愁云盡散,信心十足。李崇勝是東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項目管家”團隊的一員。今年,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存在的事項多、環節多、時限長、專業性強等難題,東港區創新推出了行政審批服務“項目管家”新機制。由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審批等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的“項目管家”服務隊伍,按照“一窗受理、分類審批、集成服務”的模式,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實施“項目管家”幫辦代辦,辦細辦實、辦快辦好“投資建設一件事”。
在東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王麗娜看來,“項目管家”與“店小二”“保姆式”服務最大的不同,在于定位的變化。“‘項目管家’不是被動提供服務,而是如同‘待親人、辦家事’一樣,站在企業的角度主動為企業想辦法、出主意,提供的是‘親清服務’。”
在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園,德匯新基建項目就享受到了這樣的服務。
這個計劃總投資10.8億元的項目,主要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大唐風電等企業合作,從事500千伏特—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鐵塔、5G通信塔等設備的生產,投產后年產值可達8億元,利稅7500萬元。項目去年6月份剛開工,訂單就紛至沓來,如今投產在即,訂單已排到了下半年。
項目落地后,起初,企業打算把非生產性民用建筑和工業生產廠房建筑合并進行審批。“項目管家”了解后,提出了“把非生產性民用建筑和工業生產廠房建設分開審批,先進行工業生產廠房建設”的建議。
德匯新基建采納了這一建議。“民用建筑項目需要繳納人防易地建設費,分開審批、分開辦理后,我們可以把有限的資金先用于建廠房,縮短投產時間。”項目負責人呂希茂回想起來仍然很感激,“確實是站在企業的角度,為我們考慮得周全。”
東港“項目管家”的服務內容,不僅是讓企業不用到處打聽,就能在“項目管家”這里集成享受政策紅利和幫辦代辦服務,在項目策劃生成環節,也有“項目管家”的身影。
“以前是項目通過招商引資落地后,我們開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但一些項目來了之后,可能會因為產業政策、環評、安評、能評等種種原因‘難產’。”王麗娜說,為避免出現這一問題,“項目管家”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開展“審批+招商”“審批+項目”“審批+園區”的審批“3+”服務,在輔導項目策劃生成、保障項目開工落地、促進項目高效竣工投產等方面,都靠前一步,積極與項目單位、相關部門、落戶園區進行對接,為項目的“孕產”和建成全程助力。
招商時,做好預選預判;服務投資建設項目初期,“提前介入、高效辦理”;項目落地時,力爭“拿地即開工”;項目竣工后,推開新建商品房“交房即辦證”、工業項目“驗收即辦證”……從有求必應到主動問需、從節點性服務到全周期服務、從碎片化服務到系統集成服務,東港區諸多營商環境創新性舉措在“項目管家”全流程服務過程中落到了實處。
據了解,東港區自“項目管家”實施以來,力山特、華通臨港、德匯新基建、羅克蘭等多個項目實現了“拿地即開工”,中盛實業實現“驗收即辦證”。